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

活在今天的方格中

1871年的春天,一位年輕人拿起一本書,讀到了影響深遠的20幾個字,它是加拿大蒙德裡爾醫院的醫科學生,當時,他正在擔憂期末考試,未來何去何從,及如何開業為生。那天他念到的那20幾個字,有助於他成為當代名醫,他後來創立了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,他是牛津大學的欽定的醫學教授—大英帝國授予醫界人士的最高榮譽—英國國王曾頒授爵位給他,當他去世時,2大洲共1466頁的巨著介紹他的生平。
這個人是威廉•奧斯勒(William Osler)1871年春,他所看到的那20幾個字,也就是蘇格蘭特史學家Thomas Carlyle所說的:「我們的首要之務,並非遙望模糊的遠方,而是處理眼前的事物。」42年以後,在一個鬱金香怒放的春夜,奧斯勒爵士在耶魯大學向學生演說,他告訴學生們像他這樣的名教授,在4所大學授課,又是暢銷書的作者,大家都認為他應該天賦非凡,他說那絕對是不正確的,他的好朋友知道,他其實資質平庸。那麼,它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?他認為完全歸功於「活在今天的方格中」。

在耶魯演說的前的幾個月,奧斯勒搭乘輪船橫渡大西洋,他注意船長按下的一個按鈕,船上所有的艙門立即封閉,彼此隔絕成為防水艙。奧斯勒爵士向學生們說:你們在座的每一個人,都擁有一部比輪船精密得多的有機體,而且有更遙遠的航程,我敦促你們確保航行安全,務必以「活在今天的方格中」學習駕馭這部機器,站在艦橋上看看隔艙壁是否有效,按下按鈕,注意聆聽,你生活中的每一層面都關上鐵門,與過去隔絕,再按上一個鈕關上金屬門,隔絕未來(不可預知的),現在你安全了,只為今天!與過去隔絕,昨日已隨風而逝,明天的重擔加上昨日的負荷,一起要在今天背負,再堅強的人也會膽怯。未來與過去一樣應該完全隔絕…未來就是今天,沒有所謂的明天。浪費精神心力,為未來憂慮焦灼只能拖累自己…所以,緊緊關上艙門吧!練習養成活在今天的方格中的習慣!

奧斯勒的意思是我們不用為明天做計劃了嗎?不,不是的,他的演說中確實提到,為明天所能做的最佳準備,就是將所有的智慧,熱忱積極地投入到今天的工作中,這是唯一能為未來做的準備!奧斯勒勸導耶魯的學生以耶穌的祈禱詞作為每天的開始:請賜予我們今日之糧。記住這句祈禱詞,只祈求今日之糧,它並未抱怨我們昨天啃的老麵包,也不是說:最近田裡這麼乾旱,可能又有旱災—我們明年吃什麼呢?在讚美詩裡面有這樣一段:懇請慈光引我前行,照亮我的步履,不求看清遠方,但求眼前明亮。

我要你把人生想成一個沙漏,上面隨人堆滿成千上萬的沙粒,他們只能一粒一粒的緩慢平均的通過瓶頸,你我都沒有辦法讓一粒以上的沙粒同時通過瓶頸!

摘錄自網路流傳文章

沒有留言: